水质硝酸盐氮(NO₃⁻-N)是水体中含氮化合物的一种,通常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它是含氮有机物在水体中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也是水体自净过程中的一个指标。硝酸盐氮在自然水体中含量较低,但在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如生活污水、农业排放、工业废水等,其含量可能会显著增加。
1.硝酸盐氮的来源与危害
来源:水中的硝酸盐氮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有机物分解,如植物残体、动物粪便等。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导致硝酸盐氮的增加,如农业施肥、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等。
危害: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过高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对婴儿和孕妇。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化为亚硝酸盐,进而形成亚硝胺,具有致癌性。此外,高浓度的硝酸盐氮还可能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2.硝酸盐氮的水质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该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别地下水中硝酸盐(以N计)的限值,分别为I类2.0 mg/L、II类5.0 mg/L、III类20.0 mg/L、IV类30.0 mg/L、V类≥30.0 mg/L。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
该标准中硝酸盐(以N计)的限值为10 mg/L,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因水源与净水技术受限时,限值为20 mg/L。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
该标准虽未明确硝酸盐的限值,但规定了无机氮(包括硝酸盐氮)的限值,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海水对无机氮的标准限值分别为0.20 mg/L、0.30 mg/L、0.40 mg/L和0.50 mg/L。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
该标准规定矿泉水中硝酸盐的限量为45 mg/L(以NO₃⁻计)。
随着科技的进步,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也在不断优化。例如,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因其高精度和高效率,正逐渐成为主流测定方法。此外,便携式和在线监测设备的开发,使得硝酸盐氮的实时监测成为可能,为水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