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COD值越高,说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越高,污染越严重。根据相关研究和标准,不同行业和不同处理阶段的COD浓度范围和标准各不相同。
COD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重铬酸钾法、分光光度法、微波消解光度法、极谱法、库仑法、电化学探头法、静电流法等。其中,重铬酸钾法是最常用的标准方法,因其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此外,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便携式COD快速检测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污水中的COD值,适用于现场监测和应急处理。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COD的去除是关键目标之一。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数据,进水COD浓度通常在300-700 mg/L之间,而出水COD浓度应控制在50-200 mg/L之间,具体取决于行业标准和处理工艺。例如,某造纸厂的污水COD值高达1000 mg/L,远超国家标准,通过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等系统,最终将COD值降至200 mg/L以下,达到排放标准。
COD的分类也是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污水中的COD可分为可生物降解COD和不可生物降解COD。可生物降解COD主要来源于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而不可生物降解COD则包括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如纤维素、木质素等。这种分类有助于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
COD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例如,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COD的测定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光度法、重铬酸钾法等。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有各自的COD检测标准,如德国的H44标准规定COD的测定范围为5-50 mg/L。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污水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污水中的COD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其浓度反映了水体的污染程度。通过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的COD值,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