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盐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KMnO₄)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通常以氧的毫克数(mg/L)表示。它能够间接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及原理: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酸性高锰酸盐氧化法和分光光度法等。其中,GB/T 11892-1989是目前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主要方法,该方法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并通过滴定或分光光度法计算结果。
1.酸性高锰酸盐氧化法:此方法是经典的手工操作方式,包括样品采集、酸化、加热氧化、滴定等步骤。具体而言,样品需加入硫酸调节pH至酸性环境,然后在沸水浴中加热30分钟,使高锰酸钾与水样中的有机及无机还原性物质充分反应。最后通过草酸钠溶液回滴至终点,根据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体积计算出高锰酸盐指数。
2.分光光度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分光光度法因其快速、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逐渐成为主流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中剩余高锰酸钾的吸光度来计算高锰酸盐指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检测影响因素: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反应时间、温度、酸度、试剂浓度等。例如:
1.反应时间: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测定值逐渐增大,最佳水浴加热时间为30分钟。
2.温度:加热温度对反应速率和最终结果有显著影响,通常在100℃左右进行。
3.酸度:反应体系的酸度会影响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因此需严格控制pH值在1~2之间。
根据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高锰酸盐指数的限值为3 mg/L,原水大于6 mg/L时为5 mg/L。这一限值反映了我国水质状况和水处理技术的进步。此外,不同级别的水体(如一级水、二级水、三级水)也有相应的限值要求:一级水≤2 mg/L,二级水≤4 mg/L,三级水≤6 mg/L。